跳到主要內容區

離岸風電人才培育

 

 

 

離岸風電人才培育

 

土木系 尹世洵教授

臺灣天然資源有限,自產能源匱乏,接近98%能源供給依賴進口,化石能源依存度高,另一方面全球溫室氣體減量壓力漸增,臺灣預計在2050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要降為2005年的50%以下,以及臺灣國內能源需求持續成長等情勢下,為了達到節能減碳與穩定電力供應之目標,國家全力推動再生能源與相關產業發展,其中風力發電因其技術相對成熟,發電效率較高,成為全球成長最快速之再生能源。然而臺灣地狹人稠,陸域可供開發之優良風場漸趨飽和,因此,離岸風力發電成為臺灣推動再生能源利用關鍵項目之一,政府於2012年公布「千架海陸風力機」計畫,並由經濟部能源局支持成立「千架海陸風力機計畫推動辦公室」,希望2030年陸域與離岸風機累計超過1000架,透過示範風場的建置,建構完整的產業鏈,吸引更多企業投入,希望在2030年累計容量超過4000百萬瓦。

由於台灣在地化的條件與他國所面臨的情況不同,包含颱風、地震及高溫、高濕度等特性,除了仰賴國外離岸風電產業的技術,也急需為台灣建立在地化之規範及離岸風電產業之驗證技術,達到風電產業本土化之目的,因此學校於2019年在經濟部標檢局的支持下,創立「離岸風電跨域」微學程,此學程為工程學院、機電學院、電資學院之跨學院學程,藉由三個不同學院背景,互補三個學院所長,提升學生對於離岸風電相關專業知識,培養更多專業人才以因應離岸風電的人才培育需求。本校學生修畢本學程所需科目與學分,經審核通過,由本校核發離岸風電跨域學程證書,並於畢業時和學位證書一同領取。

離岸風電技術涵蓋廣泛的專業領域,特別是離岸風力機與支撐結構之安全性及穩定性至為重要,相關結構負載分析與疲勞分析研究能確保安全及穩定性,降低工程風險。離岸風電機組之支撐結構可分成塔架(tower)、連接段(transition piece)及基礎(foundation)等三個部分,其中塔架為風力機組機艙(nacelle)至連接段頂端之部分,連接段為連接塔架與基礎之過渡結構,而基礎為連接段以下將整體風力機組荷重傳遞至海床之結構,基礎型式之選擇與工址海床性質、工址海水平均深度、工址風場強度與特性、風力發電機組型式、環境條件(如波高與海流)及施工難易度等有關。

工程學院為了培育國內離岸風機支撐結構分析、設計、工程調查與施工等專業技術人才,已籌備進行下述學術活動與教學規劃,包括

(一) 舉行《風電技術討論會》

積極邀請國內離岸風電專家以技術討論會方式討論離岸風電技術、政策方向等內容,透過討論會,研究離岸風電規範、海上施工作業、結構土壤互制效應、風電技術檢測與驗證等議題。

(二) 舉行《風電技術成果發表會》

受標檢局與金屬中心委託,改良NREL(美國國家再生能源實驗室)所開發的程式─FAST V8軟體,透過程式內部修改,開發出能夠進行離岸風力機結構─基樁─土壤互制分析軟體FAST V8_R改良版,針對不同的基樁深度與土壤彈簧勁度,考慮風場特性、波浪載重與風塔參數,評估風力機的整體之結構動力行為,並舉行成果發表會,推廣本院與標檢局及各相關法人共同之研發成果。

(三) 微學程業師偕同教學

邀請台灣世曦工程顧問公司實際參與離岸風機支撐結構分析、設計、工程調查與施工之資深先進教導學子業界作法,使學生更加了解整個離岸風機從設計、施工直至運維狀態,真正落實學術教導與技術傳承,幫助學子進入離岸風機產業。

工程學院於109學年第一學期會再次開設「離岸風機支撐結構分析與設計」與「離岸風機工程調查與施工」微學程課程,如果對離岸風電產業有興趣的同學,想成為國內離岸風電技術人才,歡迎選修上述課程。


   

 人才培育

業師偕同教學上課照片

人才培育 人才培育
風電技術討論會照片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