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研究要享受孤獨與珍惜合作契機
做研究要享受孤獨與珍惜合作契機 |
土木系 陳映竹助理教授 我已經從事學術研究工作近10年的時間,前4年都是為了博士學位而努力,畢業前發表了比學校畢業門檻高兩倍資格的4篇SCI期刊論文,其中一篇刊登於Water Resources領域第一名的Water Research期刊(IF:7.913),也是實驗室第一篇刊登到Water Research的文章,聽說指導教授當時很開心,但那時的我其實是不知天高地厚的投稿,也很幸運且順利地刊登。後6年服務於國立大學後,研究成為我的正式工作,大概陸續發表了20篇SCI期刊論文,平均每年的發表量大概是3篇左右。現在回想這些過程,其實也沒有什麼訣竅,就是「持之以恆」!
蠻多人問我哪來的美國時間寫paper?其實我是把1篇paper切成很多段落,每週目標寫完一段落,2~3個月累積起來其實也差不多完成了,往往完成的時間都比預期來的快很多,因為寫下去就停不下手~~寫作的時間就是自己一人或者大家都在休息時,下圖幾張照片很糗,但是完全真實呈現我在家裡工作的模樣。如果沒有外出工作時,我會特地安排一整天在家寫paper,有時候我都笑稱自己是「躲起來」寫paper,因為我要印出很多paper,知道大家在這個議題上怎麼闡述,才有靈感寫出文章。Paper過了5年就已經被學海深淵淹沒了,我常催促自己在學生畢業前寫完他所完成論文的paper,一方面是還找的到學生幫忙協助繪圖、補做實驗、提問討論,另一方面也算是盡力幫學生把論文指導好吧!?改學生的論文初稿真的是非常辛苦的工作。
|
圖說:民國104年初大兒子出生未滿1歲時,常常抱著熟睡的小孩邊工作,半夜起來處理完母乳就接續工作到天亮日出才去補眠 我在念書時,某教授曾說:「你要看過100篇相關文章才有資格寫paper」,所以同學都知道我準備寫paper的時候是很可怕的,常常用個大袋子扛paper出門,我自己看的一定比學生多,看完會畫重點再傳給學生看,讓學生知道我學會了多少知識,他們在自己的論文上一定要引用這些文章,有點像是幫學生先「預讀」吧~畢竟他們還是生手,沒辦法很快抓到閱讀paper重點,我這種方式也不完全是好的,我當然樂見學生懂得比我更多,這6年教學資歷可能只遇過3個吧… 寫paper的時候我是享受孤獨的,但工作的時候,我是重視團隊合作的,如果單打獨鬥應該會累死人吧!?我的合作夥伴擁有不同的專長,讓我一直學習成長,也許有機會把學會的粗淺知識轉變成自己領域的語言分享,也會是很好的paper發表素材。我大學的學歷是「土壤」,研究所的本行是「環境工程」,在念博士的時候「奈米材料」很夯,就跟學長姐學做奈米材料,也花了指導教授不少錢去摸貴重儀器、顯微鏡,深覺得賺(省)了不少學費!這兩年有機會進入「土木」領域,又覺得又是另一個更遼闊的世界,其實「土壤+環境工程」的我也不算是新手吧! 最後一個大家常問的問題就是:「我適合從事研究工作嗎?」我的建議是,這份工作對你來說「不會太辛苦」、「喜歡」且「沒有太大壓力」,三個要件存在兩者時,也許答案就是「適合」!但我所謂的「不會太辛苦」,就是在paper撰寫和發表上面,是得心應手而不是責怪於運氣。「沒有太大壓力」這個要件可能要嘗試過後才知道,我以前當公務員時,覺得當老師好好,傳言所謂的「寒暑假」、「時間彈性」,如果把這些固定工時拿來工作,我一定能當好老師。但當老師後,才知道這種「沒有打卡」工作的工時是無止盡的,對工作、對學生、對研究的責任一直在推動我「持之以恆」!我已經聽聞"資深"教授說,爾後工作只會愈來愈多,不會因為資深而變輕鬆,這是另一個階段要學習的課題,我樂於接受與承受。你閱讀完這篇文章後,可以開始想想每長10歲的目標是什麼?我已經想好自己40歲前的目標,你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