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菜鳥教師-材資系李紹先助理教授

 

菜鳥教師-李紹先老師

 

材資系 李紹先助理教授

工學院的同仁們大家好,我是材資系助理教授李紹先,到北科服務剛滿一年,很高興可以藉由這平台跟大家介紹自己的學經歷以及這一年來的北科生活。

我大學就讀交通大學材料系,會選擇材料系當初也只是跟著一股熱潮,對於這學科並沒多大了解。之後大學四年也就在看書考試宿舍當宅男的日子中迷迷糊糊地畢業了。大學四年最可惜的就是少了實做的經驗,在碩班的兩年裡只好不斷的摸索及練習。在台大材料林招松老師指導下,利用電化學成長氧化鋅光電薄膜。林老師提供了我許多學習的機會,從實驗設計及執行、後續結果分析,到實驗室的硬體架構,一步步地引導我熟練各種實驗的技能。這兩年的研究成果或許沒有太豐碩,但卻讓我深刻感受到教育者的精神以及引發我對做研究的興趣,因此在畢業後加入了台大材料陳俊維老師的研究團隊攻讀博士學位。

在這段期間,我的研究以能源材料為主,特別是專注在新世代太陽能電池的發展,藉由奈米科技及奈米材料的應用,改善太陽能電池薄膜的品質,提升光生載子的傳輸能力及新世代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能。在後期我也開始接觸原子層二維材料的開發,並將之應用於光電元件。陳老師實驗室提供了許多與國外研究團隊互動的機會,不但增進了英文的互動能力,更重要的是藉由互相討論與參訪的過程,知道自己所做的研究極具重要性,且其成果並不亞於其他國外研究團隊,這給了我相當大的鼓勵與信心。拿到博士學位後,我持續留在學術界做研究,也曾在2016-17年間到日本NIMS擔任客座研究員,與K. Tsukagoshi教授與M. Osada教授合作開發新穎二維結構的原子層金屬氧化物在電子元件上的應用,成功地把原子級厚度二維金屬氧化物應用到高效能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提升其在紫外光下的穩定性及元件壽命。

一直到2017年9月加入台北醫學大學生醫光機電所擔任助理教授,這是我第一份教職的工作,非當感念當初許多長官的提攜。2019年8月正式轉任北科材資系助理教授。在北醫及北科做學術本質上並無不同,但回歸到材料研究的本行讓我可以更放手去做研究。雖然學術生活相對乏味,但這一路上認識許多優秀的前輩,他們對做研究的熱情是我追求的典範;也藉由合作,結交了不少一樣在學術研究上打拼的好朋友,從專業知識上的交流到生活上的分享,都讓我在這做科研的路上不感到孤單,是除了學術成果外最重要的收獲。

今年八月剛好是我到北科服務滿一年,目前我實驗室的研究方向除了維持原本比較專精的光電能源外,也試著開發奈米材料及原子層材料在生醫感測上的應用,以及組建電化學掃描顯微鏡以建立微區形貌與電化學反應之關聯性。這一年的過程雖然辛苦,但是看到學生們專心投入實驗的神情也讓我非常欣慰。記得剛進來時材資館空間有限,系上暫時沒有一個完整的空間提供給我規劃實驗室,但主任及幾位同仁非常積極地幫我協調,讓我在系館有個角落空間可以當做我的研究基地;幾位在台北的合作對象也很大方地提供研究資源,幫助我能順利地進行研究。這一年來得到許多前輩及朋友的關心與協助,心裡實在非常感謝。

另外,學生才是我實驗室最重要的資源,我非常感謝我的第一屆學生們,宗昕、孟如以及育慈,願意加入一個空白的研究室,並做出這麼多的付出。不但在暑假要花勞力整理實驗空間,一個人當三個人操,同時還要探索學習陌生的研究領域,雖然少了有經驗的學長姐幫忙,在不斷的試誤過程中,也累積了一些成果,現在都可獨當一面指導新進研究生及專題生,身為你們的指導教授我覺得很驕傲。在教學方面,我負責開授材料物理相關課程,包括固態電子元件、近代物理、固態物理及能源材料等,希望藉由個人的研究專長幫助系上學生加強材料物理相關的知識。

跟北科一直有著莫名的緣份,還記得大一寒假回家,偶然翻到家裡有一本非常老舊的晶體結構課本,跟父親聊了一下才知道原來他當初所就讀的台北工專礦冶科,就是現在的台北科技大學材資系的前身;在任職北醫前,我也曾到北科材資系面試過幾次,很幸運地繞了一圈又回到這裡服務。很高興加入台北科技大學這大家庭,熟悉又陌生的感覺,之後的日子也請各位多多指教。

 

與研究伙伴一同參加2019年法國尼斯歐洲材料年會

與研究伙伴一同參加2019年法國尼斯歐洲材料年會,左為陳政營教授,中為陳柏均教授。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