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學合作經驗談 |
環境所 張添晉教授 循環型環境研究中心創立於2001年,設立之目的為協助建構國內資源減量、再使用及再生利用之體系,其中包括本土化資源再生利用技術及物質流布分析之相關資料庫,輔導產官學研各界研擬管理方針、技術及產品標準,栽培資源再生利用技術及管理服務之菁英,增進與國外再生產業及研究機構之技術交流,落實物質回收及再利用、節約自然資源、減少廢棄物產生及減輕環境負荷,以建構資源循環及永續發展之環境,達到循環經濟之標的。 循環型環境研究中心創立之初,即廣邀產學單位加入研究團隊,在學術界方面曾邀請本校環境所、材料及資源工程系、分子系及化工所、國立臺北大學、國立宜蘭大學、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中原大學及大葉大學任職之教授參與技術研發,並特聘日本熊本縣立大學筱原亮太教授及日本水侯市國際水銀實驗室赤木博士成為國內外交流之橋樑;而產業界方面曾邀請中華經濟研究院及臺灣綠色生產力基金會加入研發團隊,使研發技術更具產業利用價值。另本中心亦展示高質化之資源再生產品,參與展示及研發夥伴包含中台科技、金益鼎企業、全勝興資源、佳龍科技、綠電再生、弘馳科技、上啟源環保、瑞大鴻科技、中聯資源、台灣鋼聯、旭昕實業、春池玻璃、台灣美加、欣偉科技、台灣杜邦及合江工業等企業。 |
循環型環境研究中心展示高質化之資源再生產品 |
本中心致力推動學術研究及產學合作,主持人並於2008年及2014年獲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傑出產學合作獎,2009年獲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傑出研究獎,研究成果豐碩。本中心與產業共同執行計畫、進行學術相關研究及協助辦理國際會議等,以台灣產業服務基金會之合作為例,在其執行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19年「廢乾電池及廢照明光源回收處理體系管理及策略研擬專案工作計畫」,委託本中心進行廢乾電池及廢照明光源國內處理機構有害物質流布及其潛在風險之評估,而現今亦針對二次鋰電池及LED照明,調查及分析其產品結構變化情形、應用範圍及市場趨勢。 自2008年能源危機以來,石化能源逐漸耗竭,再加上《京都議定書》對溫室氣體排放之全球性管制,低碳節能已成為產業界不斷追求之目標,而目前國內逐漸淘汰低效率及高耗能之產品,紛紛致力於開發研究新能源或動力之產品,陸續推動二次鋰電池及LED照明之相關產品,以達節能減碳之目的。二次鋰電池不僅在理論或實際能量密度、循環使用次數、記憶效應等方面皆較傳統二次電池優越,且其毒害物質少也較符合目前環保之趨勢,其相關產品包含電動汽機車、穿戴式智慧型產品、個人電腦、平板及手機等3C產品;LED照明具有能耗低、堅固耐用、使用壽命長及無汞等節能及環保之優勢,且各國因應《汞水俣公約》逐步限制照明光源產品之汞含量,含汞照明逐漸被LED照明取代,市場經濟價值前景可觀,本中心很早就關注並切入此領域之研發。 二次鋰電池及LED照明已成為市場上關注焦點,本中心亦與台灣產業服務基金會合作,參與調查及分析二次鋰電池及LED照明產業之趨勢,評估其資源化價值與效益,並作為國內二次鋰電池及LED照明回收貯存方式及管制措施之參酌,亦帶動研發機構投資及創新生產環境友善產品,進而促進產業經濟發展、創造就業機會,以落實永續發展之目標。 本中心推動產學合作,達到產學界共創雙贏及相輔相成之成果,亦藉此獲得研發資源,提升研發之質與量,並強化學生進入職場之實務經驗及技術,以及提升就業之能力及機會。綜觀產學合作,學術界及產業界皆有特定成效,於學術界方面,能夠協助學校技術產業化及教學實用化,將學術與實務結合,提升教育品質,亦可協助學生運用產學合作機制平台,縮短學用差距,學生在校所學之知識及技術能貼近市場需求,提高就業競爭力;至於產業界方面,可運用學術界人力資源,協助企業提升研發及轉型,增進產品附加價值,以符合現行環境發展趨勢之要求,提高國內產業競爭力。 |
循環型環境研究中心展示高質化之資源再生產品 |